太陽龐克 (Solarpunk) 是二十一世紀初興起的一種科幻美學,此新興藝術類型想像了人類透過科技,成功解決氣候變遷與污染等當代環境問題,並達成與自然永續共存後的未來世界。視覺風格上,太陽龐克美術受到了新藝術運動的影響,傳達了潔淨、富足與平等的感覺。儘管太陽龐克關注的是科技,但它也涵蓋了低科技的永續生活方式,如園藝、正向心理學和自己動手做的 DIY 精神,議題上反映了綠色環保主義深層生態學和生態現代主義等環境哲學,也包含了反消費主義反威權主義公民權利等龐克意識形態。

歷史背景 edit

太陽龐克一詞最早出現在2008年一篇名為「從蒸汽龐克到太陽龐克」[1] 的部落格文章,之後,透過網路社群在媒體平台和特定網站上分享內容及討論,此一新興美學的定義變得更加清晰。在2008年的部落客文章「從蒸汽龐克到太陽龐克」中,這位未署名的作者以風箏動力貨輪「白鯨天帆號」(MS Beluga Skysails) 為靈感,加上蒸汽龐克對特定技術的專注,並以實用性和現代經濟學為指導,將這個新興科幻主題予以概念化。[2]2009年,文學評論家馬特·斯塔格斯 (Matt Staggs) 在他的部落格發表了「綠色龐克宣言」,描述他對科技術狂熱題材的看法,專注於容易學習、可自己動手的科技,並強調正向生態和社會變革。 [3][4]在視覺藝術家奧莉維亞·路易絲 (Olivia Louise) 在Tumblr上發布關於太陽龐克美學的概念圖後,[5] 研究員亞當·弗林 (Adam Flynn) 也在2014年的科幻論壇Project Hieroglyph上做出貢獻,[6] 進一步定義了這個新興題材。[7] 2019年發表的《太陽龐克宣言》以弗林的筆記和他在solarpunks.net網站上的貢獻為基礎,將太陽龐克描述為「一種推理小說、藝術、時尚和激進主義的運動,尋求答案並將『永續文明到底長什麼樣,我們該如何到達那裡』的問題加以具體化。」[8]

創作理念 edit

貫穿太陽龐克的中心主題是將先進科技與社會融合,用以改善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永續性,[9] 並以樂觀且實際的態度面對當代的問題。 [10]太陽龐克中的世界未必如烏托邦般理想,但太陽龐克希望呈現的是一個不同於悲觀、必然的反烏托邦結果。[9] 為達到這個目標,概念中經常會出現DIY精神、共生式保育、自力更生、社會包容和正向心理學等主題。 這種觀點更緊密嵌入了龐克意識形態的理想,例如反消費主義、鼓吹平等及分權。[9][11]

雖然太陽龐克沒有特定的政治理念,但它預設了接受以集體運動遠離污染型能源形式的需要。[12] 它所實踐的是預兆性政治,藉由現實生活的實踐,創造一些讓運動原則可以被探索和展示的空間。太陽龐克在許多方面實踐這項運動,包括建立與居住在社區當中 (如生態村),種植自己的糧食,並以DIY精神善用可用資源,包括合理應用科技。[13]

藝術美學 edit

作為一種藝術流派,太陽龐克興起於2010~2020年代之間,主因為極端氣候事件頻傳、氣候變遷影響心理層面加劇、貧富差距加大,以及人民對社會不公平還有抗議活動的認知增加。由於娛樂媒體充斥著後啟示錄和反烏托邦作品,太陽龐克成為一種具有吸引力另類之選。[11] 賽博龐克大量使用黑暗美學,且主角通常被描繪成被邊緣化或被科技控制的小人物,活在受到高度控制的環境中,相比之下,太陽龐克的藝術創作色調明亮,常用光作為創作主題,或是在影像中傳達潔淨、富足及平等的內涵。太陽龐克的藝術家和他們的追隨者尋求的是務實而且不依賴神秘黑科技的未來,並提供除了反烏托邦未來以外的另一種選擇。

 
米蘭垂直森林。

奧莉維亞·路易絲和後起藝術家所展現出的太陽龐克主視覺,常被拿來與新藝術運動做比較,例如對植物的描繪、使用鞭繩般的彎曲線條,以及將應用藝術融入傳統藝術。繼新藝術運動之後興起的裝飾性工藝美術運動也影響了太陽龐克藝術[14][15],建築上,太陽龐克風格則反映了法蘭克·洛伊·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 的有機建築。[10]太陽龐克美學常利用自然色彩、明亮的綠色和藍色及暗示多元文化起源的色彩。太陽龐克美學範例包括:Boeri Studio設計的米蘭垂直森林 (Bosco Verticale in Milan)、漫威黑豹》電影中對瓦干達(Wakanda) 的描繪,以及部分吉卜力工作室的電影,尤其是《天空之城》和《風之谷的娜烏西卡》。 [16][17]

文學創作 edit

文學方面,太陽龐克是衍生自賽博龐克的一種科幻小說分支,儘管它也可能包含其他類型小說的元素,如奇幻作品和烏托邦式小說。與賽博龐克的人物相比,太陽龐克主角原型被描述為「創客英雄」[10],目睹了環境災難或是因政府機構無法因應危機或不公正而引起的災難,通常是為了保護自然以及讓故事可以描繪樂觀結果的方式。[17] 此類小說描繪的理想世界與所使用的技術或材料通常不會完全脱離現實,而會從符合現代實際情況中的技術去做延伸。[15]

先前出版符合這種新類型的小說包括:勒官 (Ursula K. Le Guin) 的《被剝奪者》 (1974 )、歐內斯特·卡倫巴赫 (Ernest Callenbach) 的《生態烏托邦》(1975)、金·史丹利·羅賓遜 (Kim Stanley Robinson) 的《太平洋邊緣》(1990),和星鷹 (Starhawk) 的《第五個神蹟》(1993),主要是因為書中關於當代世界轉型成為更加永續社會的描繪。[9] 不過首批明確歸列於此類型的作品是短篇選集《Solarpunk: Ecological and Fantastic Stories in a Sustainable World》 (2012) [18]《Wings of Renewal: A Solarpunk Dragons Anthology》(2015)、《Sunvault: Stories of Solarpunk and Eco-Speculation》(2017),以及《Glass and Gardens》(2018)。[19] 在2018年,作家蕾貝卡·錢伯斯 (Becky Chambers) 同意以太陽龐克為風格進行創作,包括為出版商Tor Books撰寫的兩本太陽龐克中篇小說,並出版了《A Psalm for the Wild-Built》(2021) 和《A Prayer for the Crown-Shy》(2022) 二部曲。 [20]

參考文獻 edit

  1. ^ January 4, 1 Ernestina on; Said, 2014 (2008-05-27). "From Steampunk to Solarpunk". Republic of the Bees. Retrieved 2022-01-03. {{cite web}}: |first2= has numeric name (help)CS1 maint: numeric names: authors list (link)
  2. ^ Williams, Rhys (2019-09-13). "'This Shining Confluence of Magic and Technology': Solarpunk, Energy Imaginaries, and the Infrastructures of Solarity". Open Library of Humanities. 5 (1). doi:10.16995/olh.329. ISSN 2056-6700. S2CID 194629261.{{cite journal}}: CS1 maint: unflagged free DOI (link)
  3. ^ "Could Greenpunk be the New Steampunk?". Gizmodo. Retrieved 2022-01-03.
  4. ^ Hageman, Andrew (2012). "The Challenge of Imagining Ecological Futures: Paolo Bacigalupi's The Windup Girl". Science Fiction Studies. 39 (2): 283–303. doi:10.5621/sciefictstud.39.2.0283. ISSN 0091-7729. JSTOR 10.5621/sciefictstud.39.2.0283.
  5. ^ Jewels, Land of Masks and. "Land of Masks and Jewels - Here's a thing I've had around in my head for a..." Land of Masks and Jewels. Retrieved 2022-01-03.
  6. ^ "Solarpunk: Notes toward a manifesto | Project Hieroglyph". hieroglyph.asu.edu. Retrieved 2022-01-03.
  7. ^ "This sci-fi enthusiast wants to make "solarpunk" happen". Grist. 2015-11-10. Retrieved 2022-01-03.
  8. ^ "A Solarpunk Manifesto (English) – ReDes – Regenerative Design" (in Spanish). Retrieved 2022-01-03.
  9. ^ a b c d ""Solarpunk" & the Pedagogical Value of Utopia «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Retrieved 2022-01-03.
  10. ^ a b c Hansen, Kathryn Strong (2021-09-01). "Optimistic Fiction as a Tool for Ethical Reflection in STEM". Journal of Academic Ethics. 19 (3): 425–439. doi:10.1007/s10805-021-09405-5. ISSN 1572-8544. S2CID 254606048.
  11. ^ a b "Solarpunk Is Growing a Gorgeous New World in the Cracks of the Old One". Singularity Hub. 2020-09-06. Retrieved 2022-01-03.
  12. ^ Hamilton, Jennifer. "Explainer: 'solarpunk', or how to be an optimistic radical". The Conversation. Retrieved 2022-01-03.
  13. ^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the Solarpunk Movement". Rewire. 2018-11-23. Retrieved 2022-01-03.
  14. ^ Heer, Jeet (2015-11-10). "The New Utopians". The New Republic. ISSN 0028-6583. Retrieved 2022-01-03.
  15. ^ a b "Is Ornamenting Solar Panels a Crime? - Architecture - e-flux". www.e-flux.com. Retrieved 2022-01-03.
  16. ^ Alexis Ong (2021-04-28). "Enough cyberpunk—it's solarpunk's time to shine". PC Gamer. Retrieved 2022-01-03.
  17. ^ a b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SOLARPUNK: Fashion, Movies, Aesthetic & More -". imposemagazine.com. 2021-01-13. Retrieved 2022-01-03.
  18. ^ "Solarpunk: Ecological and Fantastical Stories in a Sustainable World". World Literature Today. 2018-08-08. Retrieved 2022-01-03.
  19. ^ Cameron, Rob (2019-10-30). "In Search of Afro-Solarpunk, Part 2: Social Justice is Survival Technology". Tor.com. Retrieved 2022-01-03.
  20. ^ Tor.com (2020-04-16). "Introducing Monk & Robot, a New Series by Becky Chambers". Tor.com. Retrieved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