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Protests against suppression of Cantonese speaking tradition

To be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汪洋首次回应“粤语之争”:粤人“富之”以后须“教之” - news.boxun.com 汪洋首次回应“粤语之争”:粤人“富之”以后须“教之”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7月17日 转载)

   联合早报/普通话(华语)与白话(粤语)之争在广东进一步升温,地方政府推广普通话的意图明显,但广东人却不愿妥协,纷纷站出来捍卫白话。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昨天在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说,广东人均生产总值(GDP)已近6000美元(8300新元,下同),可以说基本“富之”,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教之”,以教开智,以文“化”人,通过教化提高人的素质。 (博讯 boxun.com)


     汪洋引述《论语》故事说:孔子到卫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弟子冉有问,这地方人口众多,该如何治理?孔子答:“富之”;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之后又如何?孔子答道:“教之”。
   
     至于如何“教之”,汪洋提出诸多论述,其中包括要引导民众多看文艺演出,参观博物馆、美术展等活动,提高情趣与文化素养。所谓“教之”,也包括推广普通话。
   
     这是自广州近日爆发“普白之争”以来,广东最高领导人首次发表的看法。
   
     广州市政协近日正式向广州市长万庆良建议,广州电视台的两个主要频道改用普通话。书面建议中说,把广州电视台的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改为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的节目频道,或在其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的主时段中用普通话播出,以满足今年11月来广州参加亚运会和旅游的国内外宾客语言环境的需要。
   
     在解释以上建议时,广州市政协提案委有关负责人说,广州的外地人众多,这群人的权益也应该受到重视。此外,广州还面临着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以白话为基本播音用语,就无法上卫星,也就无法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白话明显与这些新形势不适应。
   
     “普白之争”目前也波及到广东其他城市。东莞石碣纪念园的袁崇焕雕像,基座上原刻有他带兵打仗时的口头禅:“XX妈!顶硬上!”,这句口头禅近日已遭东莞文化部门下令铲除。
   
    “顶硬上”是袁崇焕当年保护明朝京城的主旋律,而“XX妈”是骂明朝昏君的广东粗话。 “XX妈”被视为白话特色方言,广东军人在作战时,都喜欢把这句粗话,当成冲锋口号。该事件引起舆论和民众强烈不满,令白话扞卫战火上加油。
   
     有网民说,袁崇焕的口头禅不止是广东文化,也是中国历史,当局没有理由铲除这句口头禅;为了推广普通话而牺牲广东文化和中国历史是不负责任的。
   
     另一方面,广州一班80后青年则仿效香港年轻人,走上街头进行“我为粤语歌曲狂”的活动,高举“广府话起锚,煲冬瓜收皮”的标语,并快闪“唱粤语歌”,表达对白话被“扼杀”的不满,力争保留广州文化。
   
     除了青年,广东名人、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钟南山院士前天也说,广东要建设文化强省,应该力挺白话。
   
     籍贯福建但在广州长大的钟南山前天在自由呼吸中国行广州站活动上被记者问及“普白之争”时说,当然要力挺白话。广东要建设文化强省,白话有助于发扬地方文化,又能促进同乡、华侨交流,拉近彼此感情,对发展地方特色起到重要作用。
   
     他说:“粤语不单是语言,更涉及到广东文化、广东人喜怒哀乐的感情,我不赞成用普通话取而代之。” (博讯记者:于明)


To b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edit

广州市民“撑粤语”,担心粤语存亡

记者: 青越 | 香港2010年 7月 26日

图片来源: 互联网

抗议最近有关将粤语电视节目改为普通话播音的广州市民

分享

Digg Facebook StumbleUpon Yahoo! Buzz del.icio.us

广州市民星期天下午举行抗议集会,对最近有关将粤语电视节目改为普通话播音的提议表示不满。有观察人士认为,当地人对粤语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可能被迫消失感到担忧。

这次集会最初是从互联网上发起的。网上的消息说,原来统计有近一万人打算参加,但公安部门指活动违法,发起人被迫取消了活动。不过据香港和大陆媒体报道,星期天下午仍有上千名民众聚集在广州市中心街头,自发性参加这个所谓“撑粤语”的集会。在现场的目击者发来消息说,参加集会的人大多数是20几岁的年轻人,也有一些中年人。他们散发印有粤语的宣传品,高呼口号。目击者说,有一百多名警察前来维持秩序,并劝说集会人群散去,不过一度引来人群的责骂声。

  • 市政协提议普通话播音引起轩然大波*

这次集会在昨天傍晚和平结束,然而一场从七月初开始的有关粤语存亡的争论并没有划上句号。争论的直接起因是广州市政协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中,市政协委员纪可光提出,为了创造更好地语言环境,更好地为亚运会期间不讲广东话的观光游客服务,建议市政府把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改为普通话播音,或者在黄金时段用普通话播音。建议一经报导便引起广州市民的极大关注,一些人甚至用“粤语沦陷”来形容他们的焦虑。

  • 普通市民:粤语危机感一触即发*

广州一个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吴小姐对记者表示,她当时在互联网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她说,作为一个普通的广州市民,她对推广普通话没有任何意见,但是这不能作为扼杀广东话的理由。她说,家里祖辈都讲广东话,如果广东都改成用普通话,造成的困难可想而知。“象我爸那些老一辈的真的不会听普通话的。我没想到我带他到北京旅游的时候发现他一点都听不懂。所以在我们家他就看广州台。”

据人民日报的报导,在广州一千四百万居民中,有一半的人以粤语为第一语言,另一半则讲普通话。而今年6月,广州市政协针对亚运会软环境问题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有将近八成的市民希望广州电视台继续沿用粤语播音。

在有关将电视节目从粤语改为普通话播音的建议提出后,又有媒体报道广州一所小学规定学生课外不许讲粤语的消息,无疑加重了很多人感受到的粤语危机。从七月初以来,有关的讨论和市民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意见不断,而且越来越激化。

在广州一个出版社工作的吴小姐说:“老广们现在都跳起来了 ,大家为了维护粤语更团结了。现在在所有的公园啊,那些90后都站出来维护,本来他们不关心的,在自己身边发生的都不是很关心,现在他们也跳起来了。”

  • 文化人士:普粤之争凸显文化没落之忧*

除了普通市民,一些文化人士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亚洲电视台的一个特别报导说,广东的粤语说书演员彭嘉志认为,广东人对广东文化长期被边缘化已经有不满情绪。这个减少广东话广播的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线,广东市民这样激动地发表意见,就是觉得自己文化的根被人践踏了。

还有一些学者发表意见认为,粤语的影响力远不止在广东,而是由于早年移民的原因扩展到了世界各地。围绕粤语不仅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圈,而且还有一个以粤港澳为中心的有着深远影响力的岭南文化。所以在广州出现的对粤语的微词,成了牵一发动全身的焦点。

香港独立中文笔会的副会长潘嘉伟表示,大陆提倡统一语言无可厚非,在一个公开的、官方的场合使用统一的语言,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为了一个临时性的活动而去影响一个根深蒂固的语言习惯,却完全没有道理。

潘嘉伟说:“我觉得非常莫名其妙,因为要搞一个大型的运动会,让其他人来看的一个活动,就要让大家去改变生活习惯,我觉得这完全没有道理。你可以加一个频道,普通话的频道,那为什么要他们改呢?要改就是不尊重本地文化的一个做法。”

潘嘉伟认为,中国各地有方言的地方基本都被普通话所同化了。中央实行文化统一的做法几十年,很多各地原来有的一些文化,也都被慢慢地磨掉了。而广州人所担心的正是这个。

  • 寄希望普通话与粤语共存*

广州得以用粤语进行广播,要得益于与港澳毗邻的特殊地位。国家广电总局在22年前批准广州电视台使用粤语广播。现在广州台拥有8个频道,其中作为主要频道的综合频道有一些含广告的普通话新闻和中国城市报导等栏目,其余则都是粤语节目。在广州也有一些市民认为,电视台改播普通话,是否真的事关粤语的存亡。人们日报援引一位市民的置疑说,推广普通话当真就等于要灭亡广东话吗?当真就是要消灭广东文化吗?这里面有必然的对立吗?

都是出于对粤语前途的关心,更多人是希望粤语能与普通话并存下去,而不需要出现同化与被同化、消灭与被消灭的结局。在最近香港书展的一次座谈会上,岭南文化研究者饶原生就提到,粤语对汉语所产生的示范意义广泛而深远,比如最新的2005年版本“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收录了“打的”、“埋单”、“炒更”、“养眼”、“生猛”、“搞笑”等上百个粤语新词。香港著名时装设计师、专栏作家及节目主持人邓达智也提到,“山寨”一词也是从香港的“山寨厂”,也就是那些没有经过正式注册的制衣厂引伸出来的,结果被粤港两地广泛使用,继而“走红”全国。

http://www1.voanews.com/chinese/news/20100726-street-rally-99224859.html